近年来,随着国家积极生育政策的实施,各地陆续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试管婴儿费用报销政策的出台背景
2021年7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措施。2022年7月,国家医保局等17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将符合条件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各省份医保部门积极行动。截至2024年6月1日,北京、广西、甘肃、内蒙古等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试管婴儿费用报销政策的主要内容
以广西为例,该省将"取卵术、胚胎培养、人工授精"等12个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具体政策如下:
适用人群: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定点医疗机构:获得卫生健康部门批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
报销比例: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仅限门诊就医报销,每人最多报销2次。参保人员自付10%后,医保基金按60%比例报销。
报销限额:不设起付线,不挤占个人门诊统筹基金限额,不计入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以试管婴儿为例,假设职工医保参保人在定点医院做一代、二代试管婴儿,仅此三项医疗费用就能报销5238元。
试管婴儿费用报销政策的规范化
为规范行业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有的辅助生殖类项目整合为12项,如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
截至目前,已有24个省份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3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这使得费用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例如,内蒙古价格调整后平均降幅达20%,江西"取卵术"从1500元下调至1000元。
价格的透明化和流程的规范化,让患者对费用有了清晰预期,顾虑明显减轻。
试管婴儿费用报销政策的未来展望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对指导价有不同的规定。如广西、青海等实行固定指导价,上海采取最高收费标准限价模式。
各地要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行为。
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试管婴儿费用纳入医保报销,是医保政策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必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人实现生育梦想。